一、理论物理
| 姓 名 | 李慧玲 | 职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理论物理 | 研究方向 | 引力理论与黑洞物理 | 个人简历: 李慧玲: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在读,主要从事引力理论和黑洞物理方面的研究。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主持国家级青年基金《强引力场修正理论下的黑洞与暗物质相关研究》项目一项。具体研究主要包括黑洞的量子效应及全息性质方面。近年来在当前黑洞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对多种类型黑洞研究了考虑广义不确定性情况下Hawking辐射的隧穿问题,探讨了黑洞的残余,对黑洞信息佯谬问题的解决在这几种具体情况下提供了可能的答案,在全息框架下研究了两种带毛黑洞的相变性质,展现了和黑洞熵类似的全息范德瓦耳斯相变。其研究成果对黑洞量子化、Hawking辐射和黑洞信息佯谬、黑洞相变等黑洞物理和黑洞热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相关成果已发表在一区刊物《Physics Letters B》、《Eur. Phys. J. C》上。 |
| 姓 名 | 高天附 | 职 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理论物理 | 研究方向
| 生物物理、统计物理 | 个人简历: 高天附,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物理学会会员。现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Frontiers in Applied Physics等审稿人。多次获得辽宁省、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教指委项目、教育厅、科技厅项目多项。入选辽宁省第八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沈阳市“拔尖人才”入选沈阳师范大学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主要应用生物物理理论、非平衡态统计理论等对微观细胞复杂系统进行建模,研究不同类型生物分子马达的定向输运性能,生物非线性系统的噪声效应及复杂系统的同步与反常输运等。 |
二、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姓 名 | 邓玉福 | 职 称 | 教 授 | 学科专业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研究方向 | 辐射物理技术、高压电源技术(物理学科下的方向均可) | 个人简历: 邓玉福,男,工学博士,教授,辽宁东港人,1966年4月12日生,汉族。现任沈阳师范大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辽宁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物理学会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辽宁省生物物理学会理事,物理学省级特色专业带头人,辽宁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1983.9进入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1990.7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8开始于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工作。2004.6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 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在中国科学、国际先进工程材料杂志(Adv. Eng. Mater.)、国际电子显微学专业杂志(Ultromicroscopy)、国际材料快报(Scripta Mater.)、中国物理(Chinese Physics)及物理学报等专业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23篇被SCI,EI检索收录。专利2项,参编著作4部。荣获了沈阳师范大学科研标兵、沈阳市科技先锋,辽宁省电子工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发明创造奖以及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主要从事物理学专业的教学和辐射物理技术、高压电源技术、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微观结构表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 姓 名 | 刘 玲 | 职 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研究方向 | 理论核物理 | 个人简历: 刘玲,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主要从事重核熔合与裂变动力学、超重核合成理论、核多体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a) 核反应:超重核合成与重核熔合与裂变动力学 利用我们提出用试验粒子多次通过位垒模型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的裂变速率,讨论颈部构型的重要性;并推广研究重核熔合几率及该模型对裂变、熔合各时间尺度的影响等;利用两步模型计算超重核合成截面。 (b) 核结构:相对论核多体问题 利用等效DBHF方法,计算对称、非对称核物质中质子及中子的自能,讨论对称、非对称核物质性质。应用我们得到的同位旋相关的有效相互作用可以讨论中子星质量,奇异核、超重核、晕核性质,考虑Λ超子、Σ超子、核巨共振的作用等等。 |
三、凝聚态物理
| 姓 名 | 黄仁忠 | 职 称 | 教 授 | 学科专业 | 凝聚态物理 | 研究方向 | 计算物理学;新能源材料 | 个人简历: 黄仁忠,教授,博士,凝聚态物理学科负责人。《Nano research》、《Nanotechnology》、《RSC advances》等SCI杂志特邀审稿人。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04-2008年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及访问学者。在教学中,主讲研究生课程《凝聚态物理导论》、《压电铁电物理》、《相图理论》、《固体理论》及本科生课程《固体物理》、《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低维纳米结构及性能、计算物理学及新能源材料。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New Journal of Physics》、《Acta Materialia》、《Physical Review B》、《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及参与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培养的研究生多在诸如复旦大学、东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或在省级初高级中学担任教师。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1. 低维纳米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主要关注低维纳米结构表面与界面结构对其物理性能的影响 2. 功能氧化物多铁性能的研究 重点关注钙钛矿氧化物界面与应变工程及其压电、铁电、铁磁等性能。 3. 新能源材料 主要侧重高性能储氢材料和锂离子电容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
| 姓 名 | 封文江 | 职 称 | 教 授 | 学科专业 | 凝聚态物理 | 研究方向 | 磁性材料及应用 | 封文江,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之青年学者成长计划”。14年高校教学经验,讲授研究生、本科专业课程,包括大学物理、磁性材料、凝聚态物理导论等。作为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实验物理竞赛”,多人次在大赛中获一、二等奖,个人也多次获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 15项,其中主持 8项。科学出版社专著 1部,专利2项。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二等、三等 4 次,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 60 余篇论文。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研究方向为磁性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主要是自旋电子学材料计算。利用电子的电荷和自旋两种自由度,基于半导体自旋电子学材料,诸如与半导体相容的半金属(half-metal)铁磁体,设计出性能更加优异的材料。利用半金属铁磁体和稀磁半导体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磁相互作用,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这些材料的磁性本质,从而获得与半导体相关的新型铁磁材料以及新型半金属材料的结构、电子、力学与磁性质。 |
| 姓 名 | 李春梅 | 职 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 | 研究方向 | 计算材料学 | 个人简历: 2011.12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博士毕业 2012.01-2014.12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4.08-至今 沈阳师范大学 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 教师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研究方向:第一性原理合金材料理论计算工作,研究领域主要为在电子结构层次上研究金属及金属间化合物的磁、力学性能等,考察其对材料相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体系主要涉及有Ni基、Co基Heusler合金,Fe-Pd基形状记忆合金,Pu基核材料等。系统计算研究合金化组分及温度对不同体系中各相结构的晶格体积、磁性质、弹性模量、自由能的影响;近似确定成分相界和相转变温度、磁转变温度;揭示合金化成分和温度影响相稳定性及磁热力学性能的规律性,并探索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物理机理;为实现合金材料的性能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四、光学
| 姓 名 | 陈秀艳 | 职 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光 学 | 研究方向 | 新型激光器件与激光技术 | 个人简历: 2006.7-2009.7于西北大学光子所硕博连读,主要对全固态多波长激光器进行学习与研究;2009-至今于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激光散斑干涉仪的研究,其中,2014.3-2016.10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针对光纤激光器以及光纤拉曼激光器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与探索研究。 几年来参加的主要项目有:国家高科技发展“973”计划项目一项、国家高科技发展“863”计划项目一项((涉密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启动项目;主持的项目有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校内项目,北京印刷学院合作项目,博士启动项目。 指导学生项目: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指导大学生科研立项4项 文章: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与EI收录十五篇。 专利:申请专利十四项,目前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五项,第二发明人授权专利一项,第三发明人授权专利二项,已受理专利六项。 获奖: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获得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第十三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优秀指导教师 辽宁省物理实验竞赛 优秀指导教师 辽宁省大学生学术竞赛 一等奖 指导教师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1. 激光器件研究:包括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及光纤拉曼激光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2.激光散斑成像研究:主要包括新型散斑仪器的研制,散斑成像研究及其应用
|
| 姓 名 | 高 朋 | 职 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光 学 | 研究方向 | 光纤传感技术 | 个人简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专家,主要从事先进光纤传感技术与新型光学检测方法及装置的研究工作。2006年至今在沈阳师范大学工作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20万),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5万)、横向科技开发项目2项(12.6万)、校内博士启动基金项目1项(2万);参与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项,经费共计40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9篇,EI检索13篇;获2012年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2013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编音像教材1部,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参与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参与网络课程建设项目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6项,指导大学生科研项目11项;指导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获一等奖2项,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一项,指导中国物理学术竞赛东北赛区比赛获三等奖一项。并获得辽宁省优秀指导教师称号5项;2015年被评为2013-2015年度沈阳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光纤传感技术始于1977年,伴随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光纤传感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光纤传感技术已广泛用于军事、国防、航天航空、工矿企业、能源环保、工业控制、医药卫生、计量测试、建筑、家用电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世界上已有光纤传感技术上百种,诸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移、振动、转动、弯曲、液位、速度、加速度、声场、电流、电压、磁场及辐射等物理量都实现了不同性能的传感。 主要致力于特种光纤器件在光纤传感系统中的运用,通过对光纤器件的微处理和传感系统搭建,实现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磁场、电流、应力、应变、压力、折射率等参数的高灵敏度测量。 |
| 姓 名 | 田 宁 | 职 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光 学 | 研究方向 | 高灵敏光谱检测与应用研究 | 个人简历: 田宁,女, 1985年10月生,中国共产党员,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及工作经历如下:2004年9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2008年7月保送至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7月入职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工作至今。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医学光学及高灵敏光谱检测。目前研究重点包括: 1. 生物医学光子学方面:共聚焦与双光子荧光成像,光学二次谐波成像,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 生物医学光学方面:基于光散射的低损伤成像,包括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偏振光成像,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高灵敏光谱检测方面:高光谱成像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 姓 名 | 于 吉 | 职 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光 学 | 研究方向 | 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制备及研究 | 个人简历: 于吉,男, 1983年8月生,中国共产党员,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及工作经历如下:2003年9月考入长春师范大学物理学院,2007年7月考入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0年7月入考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8月入职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工作至今。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内容包括包括光电探测器、发光器件、随机激光,以及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制备与应用等。 |
| 姓 名 | 王远成 | 职 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物理学理论物理 | 研究方向 | 原子分子碰撞理论 | 个人简历: 2007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学专业;2010年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硕士毕业;2013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取得光学博士学位。 2013.08-2019.09任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讲师,2019.10任副教授。 在原子分子物理学领域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7篇。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原子分子碰撞过程研究是原子分子物理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原子分子碰撞中包含着复杂的电子关联问题,这也是原子分子物理中长期存在的重要难题。本人主要使用密耦合方法,研究电子/正电子与原子分子碰撞中的弹性散射、激发、电子及电子偶素的形成过程;并使用极化势及密度矩阵等方法来描述电子关联效应。目前关注的问题是弱耦合等离子体环境中的电子与原子碰撞过程。 |
五、无线电物理
| 姓 名 | 吴丽娟 | 职 称 | 教 授 | 学科专业 | 无线电物理 | 研究方向 | 图形图像处理与识别 | 个人简历: 近年来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5项,主持完成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科研基金等项目8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研成果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3部。 在教学中,为研究生、本科生主讲“图像工程”、“C/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MATLAB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熟悉程序设计并有多年的工程项目设计及开发实践经验。 沈阳师范大学“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图形图象处理与识别。 1.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方法的研究 2.基于B样条曲面的高精度曲面拼接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
| 姓 名 | 申 海 | 职 称 | 教 授 | 学科专业 | 无线电物理 | 研究方向 | 信息检测与处理 (无线电物理下的方向均可) | 个人简历: 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17年6月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目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和《智能控制》等课程。近年来先后主持及参与各级各类项目近20项,其中包括主持国家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主持省级项目3项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EI检索32篇,出版著作3部,获省级学术类奖励3项,市级学术类奖项1项。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本方向研究内容为集群技术在无人系统中的研究及应用,此方向目前为国家重要前沿研究内容。依托在研项目,有一定研究基础和成果。集群智能是一种颠覆性技术,他是实现无人机集群技术自主决策的技术之首,立足于人工智能,开发基于群体智能的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实现无人机集群群体智能的技术集成,是新一代无人机集群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国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开展群体智能基础理论研究,研究群体智能结构理论与组织方法、群体智能激励机制与涌现机理、群体智能学习理论与方法、群体智能通用计算范式与模型。2017年12月,在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指出,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将无人机列为八大重点培育产品,并开展无人机智能飞控系统等研制。具备集群智能的无人机集群不仅在国防科技领域大显身手,且在民用领域,如地质勘探、智慧交通、抢险救灾、农林植保、物流等领域也将大有可为。 |
| 姓 名 | 张浩华 | 职 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无线电物理 | 研究方向 | 复杂网络、智能控制 (无线电物理下的方向均可) | 个人简历: 张浩华,男,博士,副教授, 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沈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会副理事长,沈阳市沈北新区科普志愿者协会理事,国家高校创业指导教师,云南省监察法学会高级顾问,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澳大利亚Alitium Designer 全球认证工程师、资深讲师, 英国ARM公司嵌入式全球认证工程师、高级讲师,教育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工程师、东软集团公司实训中心特聘专家,高级讲师,沈阳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导师。 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产学研育人项目、辽宁省科技厅、教育厅项目20余项,其中纳西象形文字计算机化研究项目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成果已应用到云南旅游产品开发中去,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参与研究开发的国内首个大型水电运行仿真系统,获得国家专利,现正在吉林省丰满水电站运行,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收录3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2部;获个人专利4项。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和竞赛大奖,获国家级、省级竞赛最佳指导教师称号。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1) 复杂网络理论应用:基于统计物理学研究具有自组织、自相似、吸引子、小世界、无标度性质的各种现存网络特性和规律; 2) 现代教育技术、智能控制:智能硬件的开发和应用; 3) 计算机应用、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软件开发、服务器维护管理、嵌入式应用开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 |
| 姓 名 | 李 柳 | 职 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无线电物理 | 研究方向 | 电磁层析成像技术 | 个人简历: 1997-2001年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2001-2004年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4年至今工作于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 2006-2013年就读于东北大学仪器仪表所检测技术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电磁层析成像技术是过程层析技术的一种,主要应用于无损探伤,用来实现多相流检测。该技术将电磁场作为激励源,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检测感应端数值,根据测量值重现物场空间结构,达到无损探伤的目的。 该技术涉及过程层析技术原理、数值分析方法等。 |
| 姓 名 | 吴 迪 | 职 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电子信息科学 | 研究方向 | 图像处理,计算机(机器)视觉 | 个人简历: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图像处理、视频信号处理、计算机(机器)视觉。目前在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电子信息专业指教,所授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数字信号处理》,《现代信号处理》,《优化方法》等。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图像信号算法研究、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等,通过对不同领域和工业的技术需求,实现人工智能算法的实践和应用。 |
| 姓 名 | 程立英 | 职 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物理学 | 研究方向 | 人工智能,医学图像处理,虚拟现实 | 个人简历: 程立英,女,1976年生,副教授,辽宁省电工学研究会理事,沈阳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智能控制教研室主任,荣获“沈阳市技术能手”“沈阳师范大学青年教学标兵”,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比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近年来,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1项,校重点孵化项目1项;参与国家科技部86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项,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近年,研究方向主要是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和医学图像处理,主要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视频或图像信息处理、利用传统方法实现肺部组织的分割与识别以及脑部组织的分割与重建等。另外,近期拟与东北大学医学影像智能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合作研究。 |
六、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
| 姓 名 | 高 明 | 职 称 | 教 授 | 学科专业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研究方向 | 计算材料学与材料设计 | 个人简历: 1985年6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4月毕业于东北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 I C )做访问学者。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主要研究兴趣涉及:材料电磁处理技术、相变及非平衡过程、计算材料学和凝聚态物理等方面。 |
| 姓 名 | 张国英 | 职 称 | 教 授 | 学科专业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研究方向 | 金属材料,二维纳米材料,储氢材料 | 个人简历: 1988,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1,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物理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3月毕业于东北大学理学院获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12月于东北大学材料冶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1、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 主要研究金属材料腐蚀和氧化机理。在此方面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镁合金强化及腐蚀机理的电子理论研究”(50671069);“多元合金化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高温氧化的影响及其机理”(51371049)的子课题。 2、储氢材料 主要研究新型轻质储氢材料储放氢影响机理.参与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新型轻质储氢材料的低成本制备技术”( 2009AA05 Z105)。 3. 二维纳米材料 目前主要从事二维纳米材料如石墨烯, 黑磷, 二硫化物等二维材料电光学性质及吸附行为的研究. |
| 姓 名 | 李春梅 | 职 称 | 副教授 | 学科专业 | 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 | 研究方向 | 计算材料学 | 个人简历: 2011.12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博士毕业 2012.01-2014.12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4.08-至今沈阳师范大学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教师 | 研究方向简介(500字以内) 研究方向:第一性原理合金材料理论计算工作,研究领域主要为在电子结构层次上研究金属及金属间化合物的磁、力学性能等,考察其对材料相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体系主要涉及有Ni基、Co基Heusler合金,Fe-Pd基形状记忆合金,Pu基核材料等。系统计算研究合金化组分及温度对不同体系中各相结构的晶格体积、磁性质、弹性模量、自由能的影响;近似确定成分相界和相转变温度、磁转变温度;揭示合金化成分和温度影响相稳定性及磁热力学性能的规律性,并探索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物理机理;为实现合金材料的性能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